林揚程老師(以下簡稱Hank老師)作為太毅國際顧問集團及書粉聯盟的創辦人,長期致力於管顧培訓、學習成長等領域,獨創「社群讀書會」的概念,在兩岸各地區成立讀書會,並且將讀書會的舉辦寫成方法論,著有《共讀的力量》一書,是目前兩岸三地舉辦線上或線下讀書會,必備的一本書,可以說是舉辦讀書會的「教科書」,從自身經歷及觀察來看,如何看待一個管顧業的職涯發展?
家業不接,獨闖天下
在學期間,Hank老師透過社團及打工經驗,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歡「人」方面的工作,舉凡銷售、培訓、業務、演說都是這個類型,對於處理「事」的類型,較為興趣缺缺。Hank老師退伍後,父母原本希望接班家裡的工廠事業,但Hank老師認為工廠的工作與他的個性不符合,經與家人協調後仍然決定獨自外出去工作。Hank老師本身是化工科系出身,對於商業領域的專業知識較為不夠,因此初期找工作並不順利。
「沒有專業知識的好處是沒有包袱,什麼都可以做,反而選擇更多」一句話道出了Hank老師對於自己找工作與科系不符合的詮釋,後來因為朋友的介紹,加入了管顧的行列。
「因為不是商管科系出身,需要花更多時間來補足背景知識。」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充實自我,Hank老師每天都工作到很晚,下班後繼續花大量時間閱讀,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具備相關知識。終於在大約26歲左右的年紀就成為地區型的主管,相較其他同期的同儕或相關背景的同事,可以說是「彎道超車」的晉升。
相關的管顧經驗,也幫助Hank老師為日後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,才有了後來的太毅國際顧問公司
認識自己才能「揚」帆啟「程」
多數人在求職的過程中才能逐漸認識自己,甚至有一群人可能終其一生都不夠認識自己。這個困擾,在Hank老師身上並不存在,除了很早就透過社團及打工認識自己的喜好之外,Hank老師也透過朋友來認識自己。
在開始工作的前幾年,Hank老師會請9個朋友提出「3個優點與3個建議」,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審視自己,從朋友的回饋中才發現自己有「領導」的特質,在工作上就盡量朝可以發揮天賦的地方進行。
不過,有些問題還是得實際遇到才能發現。
當Hank老師創業後,由於業務經驗,Hank老師相當善於開發新市場,一旦開發完畢後就會馬上投入下一個地區的市場開發,因此業務成長很快,但相應的管理問題隨之出現。畢竟「打天下」與「守天下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,當管理團隊或後勤人員無法跟上「打天下」的速度後,事業經營上就很容易不穩固。
透過幾年經驗總結後,Hank老師認識到自己擅長創新,但不擅長累積。因此後來找的夥伴能夠與自己互補,透過RiTE測驗,運用科學化評測的方式更充分的了解自己。針對性格,Hank老師進一步認為,人必須要揚長避短,盡量地去發會自己的優勢,但當缺點會發生重大影響的時候,如果自己無法改進,就要找能夠互補的人來配合。
不論是透過工作經驗來認識自己、透過同事同儕的回饋來了解自己,或是職涯評測來認識自己,都是很不錯的方式,前兩者比較花時間但印象會很深刻,後者則比較全面與快速。不論哪一種方式,清楚認識自己之後才能知道自己的優勢與適合的職業方向,認清方向後才能揚帆啟程。
「當你所有的時間都在用你的優點,你就沒有時間用你的缺點;但是若你的缺點會影響你的優點,就必須去正視你的缺點。」
新鮮人如何從事管顧行業?
管顧工作的特點是它有非常好的學習環境,學習的對象有三個:包含內訓講師、顧客以及內部學習,包含在對客戶的銷售上,如果沒有對課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程度的知識涵養,在銷售上也會非常辛苦,可以說管顧工作與學習可以說是密不可分,因此如果你是一個不愛學習的人,那麼加入管顧工作會非常痛苦。
工作表現不理想可以分為特質問題與技能問題,有些特質很難透過後天去改變,技能則可以透過訓練學習來改善。例如,熱愛學習與分享是管顧行業的特質,因此新鮮人投入管顧工作可以先檢視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特質,如果具備這些特質後工作上仍不理想,就能夠進一步討論是否是「應用技能」如銷售方式、知識涵養、業務開發這些地方出問題,但大前提是必須具備熱愛學習與樂於分享。
在任何工作上遇到瓶頸,需要去看自己特質與技能是否不夠,缺點是不是可以被訓練改善?並且設計一套克服或改善缺點的方式,要做到這些的前提都是要足夠認識自己。